——探訪司馬煤業公司李樹培職工創新工作室
融融春日,捷報頻傳。繼在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煤炭系統職工技術創新大賽中屢獲殊榮后,李樹培職工創新工作室又成功入選“山西省總工會重點支持省級職工創新工作室”。這座扎根礦山的“智慧堡壘”,為礦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聚焦難題:創新“金點子”攻堅創效
走進李樹培創新工作室,各類電器設備、智能傳感器與機械模型陳列有序,榮譽墻上4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熠熠生輝,無聲訴說著團隊日夜攻堅的奮斗足跡。
作為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創新工作室聯盟會員”、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這支平均年齡35歲,由首席技師李樹培領銜,4名高級技師、8名技師的年輕團隊,按地面機電、井下機電、井下采掘三大領域細分作戰單元,圍繞保障機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構建起全鏈條創新攻關體系,有效解決了生產操作中設備缺陷、技術疑難、效率低等問題。
智能計數守護井口安全——地面機電組成員馬雷研發的“副井乘人自動計數裝置”,將人工逐一點名的低效模式升級為智能識別,徹底化解罐籠前的擁擠隱患;
測厚神器診斷皮帶健康——井下機電組王少華發明的井下鋼絲繩芯阻燃輸送帶中心點和各位置測厚兩種工具,填補了皮帶磨損檢測空白;
鏈式防護鎖住巖層風險——采掘組李宇統設計的“鏈式連鎖防護裝置”,有效防止崩斷的錨索成為傷人利器,防護效果優越。
2019年成立至今,工作室累計開展80余項技術改造,目前已有67項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創效顯著。
頭雁領航:技能傳承激活“一池春水”
談及工作室,繞不開帶頭人李樹培。這位從井下電氣維修一線成長為行業技能大師的“草根發明家”,靠啃透專業書籍補足知識短板,用15項國家專利詮釋“一線智慧”。他主導的創新成果中,5項獲國家級獎項,4項摘得省級榮譽,個人更攬獲“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煤炭行業優秀考評員”“集團勞動標兵”“集團優秀高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
在李樹培的帶領下,工作室構建了一個立體化的人才培育體系。
打破傳統師徒制,首席技師、高級技師每人帶3名以上徒弟,或多人聯合幫帶重點培養對象,通過“理論+實操”雙軌教學確保技藝傳承;
分層定制課程,針對基礎薄弱員工,每周二、五開展90分鐘集中授課;面向骨干技師,每月開展8天專項培訓,首席技師、高級技師每人每月至少進行2次授課,確保學習成效;
頭腦風暴激發創意,圍繞課題論證、技術攻關、申報流程、成果轉化等環節深度研討,定期開展思維碰撞,讓成員在實戰中提升創新能力。
數據見證成效。經過工作室的有序培養,首席技師、高級技師由14人增至25人,技師認證98人,高級工認證107人,全員技能提升、崗位創新創效熱情高漲。該公司年均“五小”創新申報量增長30%,專利轉化率超85%,昔日的“煤海”正蝶變為創新沃土。
(文 何麗萍)
責任編輯:郝佳麗